当前位置:首页> 特色栏目 > 专题策划 > 正文
三方看高校学生设计优势和短板
2022-07-04 18:38:02   来源:《中外玩具制造》杂志   作者:李昕   


高校是玩具设计人才的摇篮,尤其是玩具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更加契合,但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有时还是会有错位。从学校角度看,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,其次才是创意与实践的结合。对玩企、设计公司而言,他们更在意学生的创意是否具有实践性,更希望学生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企业工作。


高校:希望学生创意性更强


“学生作品的优点正在于创造性。”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(下称“广轻学院”)玩具教研室主任陈思溯表示,因为没有太多工艺、市场等因素的约束,学生的想法会更具创新性。《中外玩具制造》杂志常常会刊登该校玩具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,但陈主任表示那些都是学生平时的作品或者毕业设计,校企项目作品会以实际商品化落地为设计标准。

“站在老师的角度,我们更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,对后期职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工艺、生产、材料等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会有初步的学习,企业也更愿意接受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。”在陈主任看来,如果在校生的设计作品已经接近落地了,就会牺牲很多想法。中国玩具要想真的建立起来品牌,创造好玩的东西,必须是在前端设计环节有足够多的创意概念想法。同时,一个产品的创新研发,创意概念是最直观最高效的模式,也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。

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、产品设计系主任刘琳琳也表示,学生设计的作品优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、思路比较宽,设计作品创新性强。但由于没有企业的生产加工经验,所以在工艺上会相对比较复杂,造成加工成本高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在企业课题上,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会跟进把关。在前期设计时,会将比较好的创意点,按照生产工艺加工的要求进行完善,这样做出来的方案就是相对成熟的。我们给很多企业的设计都做成产品投入生产,如为浙江台州企业做木偶玩具,销往丹麦等欧洲国家;为北京玩具企业签语设计感应玩具,也都成为企业上市销售的产品。”

6

高校学生设计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更大胆、更活跃


玩企:乐意合作期待实操性提升


多数的玩企都是非常乐意跟高校学生交流合作的。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奥飞娱乐”)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经理萧凯力介绍说,近年公司的某些定向项目有邀请高校的玩具创意工作室加入共创。每一年还会启动两季的校园招聘,每一季都会有设计岗位提供给应届毕业生,以更好地实现人才迭代,保持创新,与市场接轨。

萧凯力也强调,到高校招聘也有难题,比如国内开设玩具设计专业的高水平院校屈指可数。还有就是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概念创新能力都很不错,但往往可实现性有待提升。而企业的产品设计,除了概念创新之外,还要考虑用户的使用满意度、商业价值等多个维度。

迅威玩具有限公司对高校学生同样持欢迎态度。公司创始人陈赟表示,模型玩具行业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,所以他们会招聘应届毕业生,甚至还会与在校大学生合作。“有些同学会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。大家取得联系后,一起研究并探讨和尝试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。这些同学并非工业设计专业,但是因为热爱模型,业余时间也投入较大,通过自主改良、设计,创作出很多非常有水准的作品,令人刮目相看。”

在陈赟看来,年轻人有活力、思路广,想法也多。他们不会用惯性思维去创作设计,更有胆识和自我见解,可以天马行空地表达自我。不足之处可能是在实物化时会遇到许多问题,这些是可以后期探讨的,年轻人大都比较容易接受建设性意见。“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平台与机会,与他们一同发展,共同见证中国高端模型的崛起。”

而玩具从业者朱国庆则提到比较现实的问题,即设计团队比较成熟的玩企会愿意培养应届生来做设计师,但小规模的企业一般不愿意,因为玩具产品开发周期短,市场周期快,应届生很难跟得上。


设计公司:要抱有学习的态度


设计公司因合作客户多样化,对设计人才要求更高,对高校学生也要求更严格些。骏意儿童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每年都有招聘高校的应届毕业生。公司总经理何志远说,据他们了解,我国高校培养设计人才最大的不足在于理论基础较强,但是实操能力弱;学习内容广泛,但是针对性不强,导致很多学生什么都会,但又什么都不熟练、不精通。

“现在的学生有很不错的创意,也掌握了很好的软件工具,但是学生的作品到能够产品化,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。他们对产品的用户研究、市场定位、成本评估、生产工艺等等环节都缺乏深入了解,而这些都是需要在实战中去学习和积累的。”广州市启元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文尝表示,正常来说,应届生是要实习一段时间,再看能力转正而定薪资的,公司还要安排主设计师去带他们。因此,应届毕业生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,他们才会选择培养。


订阅及广告热线:020-38490229   QQ: 2355625168   邮箱:market@ctoy.cn

网站文章版权归《中外玩具制造》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、摘编及其他用途

Copyright © 2015 《中外玩具制造》Toyma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主办:广州力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技术支持:中外玩具网
ICP证:粤ICP备13023376号-3